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如何确定?单位能否压制个人的非职务专利申请?
我也要问问
提问者:游客| 咨询分类:专利服务
问题描述:
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如何确定?单位能否压制个人的非职务专利申请?
小盾知识产权专家回复
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如何确定?单位能否压制个人的非职务专利申请?
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及单位压制问题解析
一、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确定规则
根据我国《专利法》(2020 年修正)第六条规定,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核心原则为 “发明人 / 设计人专属所有”,同时兼顾合同约定的例外情形,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情况:
(一)纯粹非职务发明创造:发明人 / 设计人完全专属
若一项发明创造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核心条件,即为纯粹的非职务发明创造,专利权归属毫无争议:
未执行本单位任务:发明创造并非在本职工作中完成,也不是履行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,且不属于退职、退休或调动工作后 1 年内做出的与原单位本职工作 / 分配任务相关的发明创造。例如:程序员在业余时间自主研发的与工作无关的智能家居控制程序,教师利用假期独立设计的新型文具结构。
未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:研发过程中未依赖单位提供的资金、设备、零部件、原材料或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核心资源。即使少量使用单位常规办公资源(如公共电脑、普通文具),只要未影响发明创造的核心技术实现,仍属非职务发明。
此类情形下,申请专利的权利完全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,申请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后,该发明人 / 设计人为唯一专利权人,享有专利的独占实施权、许可权、转让权等全部合法权益。
(二)特殊情形: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但有约定
若发明创造过程中 “主要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”(如使用单位专属实验室、核心技术数据、专项研发资金等),但发明人 / 设计人与单位事先订立书面合同,明确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归属发明人 / 设计人,则按照 “约定优先” 原则,专利权归属于发明人 / 设计人。
反之,若未订立此类约定,则该发明创造可能被认定为职务发明创造,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单位所有。这一规则既尊重单位对物质技术资源的投入,也保障了当事人的合同自由权。
(三)共同非职务发明创造:全体共有人共有
若一项非职务发明创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发明人 / 设计人共同完成(即共同发明 / 共同设计),且各共有人均未利用各自单位的职务资源,则专利申请权和取得的专利权归全体共有人共同所有。
共同共有人行使专利权时,需遵循 “协商一致” 原则;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,不得单独实施、转让专利或授予他人独占许可,但普通实施许可除外(需将收益合理分配给其他共有人)。
二、单位能否压制个人的非职务专利申请?
(一)法律明确禁止:单位无任何压制权
《专利法》第七条明确规定:“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,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”。这一规定属于强制性法律规范,任何单位(包括发明人 / 设计人的所在单位)均无权以任何理由、任何方式干涉或阻碍个人就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,具体禁止行为包括:
强行要求发明人将非职务发明作为职务发明,仅允许以单位名义申请专利;
以解除劳动合同、降薪、处分等相威胁,禁止个人提出专利申请;
拒绝提供个人研发相关的证明材料,或恶意拖延、阻挠专利申请流程;
强行要求发明人将非职务专利无偿转让给单位,或强制要求独占实施许可而不支付合理报酬。
(二)单位压制的法律责任与维权途径
若单位违反法律规定,实施上述压制行为,属于 “侵夺发明人 / 设计人合法权益” 的违法行为,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,发明人 / 设计人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:
协商沟通:首先与单位明确交涉,出示非职务发明的相关证据(如研发时间记录、个人资源使用凭证、与本职工作无关的证明等),告知其行为违反《专利法》规定,要求立即停止压制行为;
行政投诉:协商无果的,可向当地专利行政部门(如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)或单位上级主管机关反映情况,相关部门有权责令单位改正,并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(如警告、记过、降级等);
司法诉讼: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,要求单位停止侵权行为、赔偿因压制申请造成的经济损失(如研发投入、预期收益损失等),并确认发明人 / 设计人的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归属。
维权关键在于举证:发明人 / 设计人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发明创造的 “非职务属性”,例如研发构思形成于业余时间的记录、使用个人资金 / 设备 / 材料的凭证、发明内容与本职工作无关的说明、单位未参与任何研发活动的证明等。
三、核心总结
专利权归属: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以 “发明人 / 设计人专属所有” 为原则,以 “合同约定” 为补充;共同非职务发明则归全体共有人共有,单位无默认归属权。
压制行为禁止:单位压制非职务专利申请的行为具有明确违法性,法律严格保护个人的专利申请权和相关合法权益。
实操建议:个人完成非职务发明后,应及时固定研发过程证据(如设计图纸、实验记录、时间节点证明等);若需使用单位部分资源,务必事先与单位签订书面归属协议;遭遇压制时,果断通过协商、行政投诉或诉讼途径维权,必要时可咨询专利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支持。
- 问: 请问,有外观专利的产品 、相似度 、达到多少、 算侵权?
- 问: 专利年费多久不交就失效了?
- 问: 如果一个产品在没有申请外观专利之前已经广泛使用是否构成侵权
- 问: 股东个人如何无偿转让专利给公司?
- 问: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需要公开技术吗?
- 问: 专利失效后可以重新再申请吗?
- 问: 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同时申请,实用新型不缴费发明授权受影响吗?
- 问: pct专利是什么意思?pct专利它一但申请了有怎好处,有条件吗?
- 问: 只有一个大概的想法,可以申请专利吗?
- 问: 如何同时申请国内 国外专利如何申请
- 问: 在本人的指导下完成的开发,专利属于公司还是个人?
- 问: APP专利申请可以吗?
- 问: 我发明了一个东西,怎么申请专利,专利申请流程?
- 问: 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年费滞纳金的产生及如何缴纳?
- 问: 实用新型专利可以续期吗
- 问: 个人专利费用减缓证明有模板吗
- 问: 一款产品在国内生产过,我们可以申请产品专利吗
- 问: 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需要在申请专利时就提出吗?
- 问: 专利信息在哪里查询
- 问: 外观专利申请,同一个构图,不同颜色,是否不同颜色的都需要进行专利申请,不申请有无弊端,申请了有哪些好
- 问: 专利变更如何办理?
- 问: 发明专利申请多久可以下证书?
- 问: 专利许可中的专利强制许可说的是什么?代表着什么意思?
- 问: 什么是发明专利?
- 问: 专利申请没有通过怎么办?
- 问: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需要多长时间能申请下来呢?
- 问: 什么是实用新型专利,哪些发明创造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?
- 问: 个人名义申请专利和公司名义申请专利有什么区别呢?
- 问: 专利申请中如何确定申请发明专利还是申请实用新型专利?
- 问: 专利获取价值有哪些途径?
- 问: 专利申请的受理时间一般是多久?
- 问: 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所需什么条件?
- 问: 如何申请产品外观设计专利?必须要制作出实物吗?
- 问: 电子领域申请技术发明专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?
- 问: 申请专利前需要进行检索吗?
- 问: 专利法中 “新颖性” 的核心含义是什么?哪些情形会导致发明创造丧失新颖性?
- 问: 虚拟现实游戏中的哪些交互设计申请专利重点在哪里?
- 问: 专利获取价值有哪些途径?
- 问: 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制度在什么情况下适用?
- 问: 如何主张专利申请的优先权?
- 问: 印刷机械的色彩管理技术哪些可以申请专利?
- 问: 专利合作开发中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如何解决?
- 问: 专利申请前如何避免技术泄露?
- 问: 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哪些创新工艺可以申请专利?
- 问: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是产品的哪些设计要素?与美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有何边界差异?
- 问: 专利信息在哪里查询
- 问: 知识产权保护的期限是多久?
- 问: 外观专利申请,同一个构图,不同颜色,是否不同颜色的都需要进行专利申请,不申请有无弊端,申请了有哪些好
- 问: 知识产权侵权有哪些危害?
- 问: 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后,在什么期限内可以请求恢复权利?需满足哪些条件?
- 问: 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是什么
- 问: 在技术秘密和发明专利申请之间如何考虑选择?
- 问: 公司合并或分立后,原有的专利权如何转移?需办理哪些手续?
- 问: 个人名义申请专利和公司名义申请专利有什么区别呢?
- 问: 专利申请费用可以减免吗?
- 问: 准备申请专利时,怎样整理技术资料最有效?
- 问: 专利申请过程中发现有在先申请怎么办?
- 问: 国际发明专利如何申请和查询?
- 问: 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需要满足哪些条件?
- 问: 急救药品的新配方申请专利要注意什么?
订单查询实时监控


专业
全程可跟踪
权威
高效
一对一服务
